法制网——法制日报家暴并非只是家庭纠纷 保护令权威有赖公安保障 各地法院试点人身保护令效果突出专家称误解尚存观念转变最紧要发展趋势:不依附民事案件成单独案由 法制日报记者李娜
“禁止殴打、威胁受害人,禁止在受害人经常出入的场所200米范围内活动、禁止骚扰跟踪受害人……”这些以前只在外国电影里看到的人身保护令,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试行两年以来正在改变许多家庭的命运。
“从各地法院的试点情况来看,人身保护令的效果十分明显,反馈信息令人乐观。”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敏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家暴并非只是家庭纠纷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在一些基层法院调研发现,这些法院所受理的离婚案件中涉及到家庭暴力的约占36%至62%。与此同时,这些法院从2001年婚姻法修改以来,真正在离婚诉讼中认定存在家庭暴力的不超过8%。 “首先受害人举证非常困难。”陈敏说,修改后的婚姻法尽管增加了“禁止暴力”的条款,但是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往往是“一对一”的,受害人很难完成这个举证责任。另外对家庭中的暴力行为达到何种程度才构成家庭暴力,构成家庭暴力的行为应当受到何种处罚等细节问题,法律没有明确可操作的规定,这让法院陷入家庭暴力认定难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参考了有关国家指导规范以及广泛征求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意见的基础上,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制定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公布试用后,被律师和法官评价为“我国目前最具操作性的反家暴司法参考性手册”。
陈敏向《法制日报》记者坦言,开始开展人身保护令试点工作时,最难的就是观念的更新。“试点法院的法官需要有性别意识并且掌握家庭暴力基本知识,不能简单地把家庭暴力看做家庭纠纷。”
“培训是更新观念最有效的方法。”陈敏透露,目前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已经将第一批试点法院的试点合议庭人员都轮训了一遍。培训主要采取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参与式方法。
公权力干预改变力量对比
在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陈敏在与一位申请到保护令的女当事人交谈时了解到,因为长期被丈夫殴打,这位妻子每天提心吊胆,走在大街上都担心丈夫会突然冲出来把她抓回去。申请到保护令后,她说自己慢慢有了安全感,走在路上也敢抬头了。一直生活在噩梦中的她终于有了笑脸,离婚后还主动去看望法官,表示感谢。
人身保护令为何如此“神奇”?
陈敏说,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对申请人的人身安全保护措施由公安机关具体执行,妇联、居委会、司法所等配合。
公安机关收到法院抄送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后,申请人居住地派出所会分别和申请人、被申请人谈话,再次告知法律责任,并就谈话内容作笔录备案。民警同时会通报居委会等日常保持警觉,经常到社区了解情况,如果保护期间接到申请人报警,派出所会及时出警处理。
如果发现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则通报法院处理。法院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加害人在收到人身安全保护令后都表示不再打人。
“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首先是给当事人和社会传递一种信息:家庭暴力不是私事,公权力要干预。”陈敏说,公权力的干预可以改变当事人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给无助的受害人一种支撑。“保护令的自动履行率如此之高说明,公权力对家暴的介入,单是表明态度,就已对加害人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依附离婚诉讼致申请有限
2009年8月,长期受家庭暴力的唐某在起诉离婚期间,其丈夫周某多次对其父母进行威胁。9月4日,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裁定从即日起禁止周某威胁、殴打妻子唐某及其家人。发出保护令仅10天,唐某来到法院称其丈夫已有悔改之意,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遂主动向法院提出撤诉。在法官的回访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夫妻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陈敏说,担心保护令会影响夫妻感情、导致婚姻破裂或解体的观念,完全是一种误解。
“对大多数女性来说,离婚不是目的,要求公权力制止家庭暴力才是目的。”陈敏分析说,因为目前保护令的申请必须依附于离婚诉讼,使得一些不愿意离婚的受害者不敢去申请保护令。
另外,对于法院为什么一直没有签发针对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的保护令,陈敏澄清说,我国目前试行的“人身保护令”只针对身体暴力,而性暴力本身包含在身体暴力之中。至于精神暴力,受害人可以选择别的救济途径。
有人问,保护令就管用几个月,期限过了怎么办?陈敏回答说,如果双方当事人已经离婚,再有任何人身伤害,有其他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如果双方并没有离婚,受害人完全可以再次申请,保护令的申请并无次数限制。
“保护令只管人身伤害,对方要是砸东西呢?”陈敏告诉记者,保护令的内容其实是比较宽泛的,一般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自由裁量。保护令刚刚试行的时候,法院的裁定一般只禁止殴打、威胁受害人及其亲属,后来发现有的加害人不打人了,变相通过砸东西或者发骚扰短信、打骚扰电话等行为来企图重新控制受害人,此后签发的保护令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
权威性有赖公安强力保障
一旦有违反保护令的情况出现,如果处置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不仅影响保护令的权威,而且会出现治安案件。陈敏表示,“现场制止公民的人身伤害行为,不是法院的职责,所以特别需要公安机关的支持和配合。”
据介绍,七部委《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2008)强调了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
据试点法院所在地部分经过培训的警察透露,目前110系统完全可以承担这项工作。同时,与人民法院联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减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问题,是今年中央对各政法部门的要求,公安机关应当配合法院做好这项工作。从试点经验来看,人民法院签发保护裁定,不仅有效保护了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也减少了治安案件。除当事人外,公安机关也是受益方。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公安、检察院、法院、妇联和社区一起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成功。”陈敏表示,不再需要跟民事案件绑在一起、成为单独案由,将是保护令未来发展的趋势。